“市委、市政府邀请13家金融机构和有关企业举办的政银企合作集体签约,是树立系统理念,打造金融生态,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,是撬动金融资本支持石市经济发展的有力手段,也是激发金融活力服务实体经济的有效方式,充分彰显了政府、银行、企业之间的联动性,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示范效应,也为明年金融工作‘开好头、起好步’奠定了坚实基础。”日前,石家庄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、局长赵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。
让政银企对接成为“常态化”
赵东表示,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在市委、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明确职责,细化分工,当好政银企对接“红娘”,确保各项工作的高效规范,让政银企对接成为常态化。
完善政银企对接机制,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政银企对接活动,市县两级银行业机构精准对接民营和小微企业,为企业提供政策指导和融资服务。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联系,定期向金融机构通报辖区项目建设、企业发展等情况。组织金融机构深入开展走访企业活动,对企业“对症施治”“量体裁衣”,精准化对接企业融资需求。密切关注省、市政策动态,积极研究国家设立北交所、科创板以及试点注册制等重大改革举措,主动提供上市咨询、规范指导、政策支持等服务,在符合政策规定的前提下,为企业直接融资开辟“绿色通道”,引导企业走规范、健康、可持续发展之路。
同时,制定完善金融扶持政策,支持鼓励各金融机构根据市场需求,不断丰富创新金融产品,积极向上级争取信贷投放额度,围绕石市加快推动新一代电子信息、生物医药两大产业率先突破,打造5个以上千亿级产业集群,大力实施拥河发展战略,加大对重点项目、重点企业、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。今年1月-9月,全市组织召开政银企对接会178场次,各银行机构与6827家企业对接融资需求140.69亿元,发放中小微企业贷款822笔66.20亿元,为石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创新模式提升“便利度”
据了解,目前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依托河北省金融服务平台,为全市中小微企业提供全流程在线优质化普惠金融服务。截至2021年10月31日,石市在河北金融服务平台已注册企业45491家,占全省注册总量57.72%;融资需求1821笔229.03亿元;成功对接1346笔288.16亿元,其中成功放款22.69亿元。
“线上+线下”的金融服务模式搭建了线上“金融超市”,企业进入“金融超市”既可以享受银行信贷、担保、政策宣传等“一站式”金融服务,还可以“货比三家”,结合自身融资需求选择最适宜自己的金融产品,实现从被动选择到主动“选购”的转变。
政银企合作模式的创新,可以及时协调解决政银企合作中各方面突出问题,为企业和金融机构的服务提供最大便利度。下一步,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将密切与驻石金融监管部门的沟通联系,鼓励金融机构结合大数据、云计算、区块链等新兴技术,大力发展数字金融等创新模式,强化服务创新和产品创新,将政银企合作引向深入。
实现金融服务“普惠性”
聚焦民营和小微企业融资难题,今年石市确定了“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不低于2020年同期余额、企业融资成本不高于2020年同期水平”的总体要求,纳入全市《有效应对疫情助力企业发展若干措施》,从保障贷款规模、主动减费让利、提供贷款延期、建立绿色通道、做好企业征信服务、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作用等6个方面,引导银行机构助力企业复工复产、复商复市,强化金融服务支持。
引导银行机构降低准入门槛、简化审批程序、优化风险评估机制,注重审核第一还款来源,减少对抵押担保的依赖,提高小微企业首贷率和信用贷款占比。同时,督促落实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政策,灵活运用无还本续贷、应急转贷、展期等措施帮助困难企业渡过难关。今年1-9月,驻石各银行机构为中小微企业发放首贷17257笔、322.92亿元,续贷15307笔、783.01亿元,发放信用贷款65217笔、788.28亿元,为资金周转困难企业办理贷款展期5311笔329.41亿元,减免各类费用25.88亿元。截至9月末,全市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4200.42亿元,比年初增加380.42亿元,同比增长11.53%。
得益于各项“给力”金融政策的红利,以及“硬核”工作措施的刺激,今年全市经济金融指标平稳向好,经济运行整体延续了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。截至2021年9月末,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4421.45亿元,比年初新增1266.41亿元;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7695.14亿元,比年初新增1084.11亿元,存贷款余额和增量均居全省首位。赵东表示,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将再接再厉,在市委、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用足用好各项金融政策,不断增强银企互动实效性,推动政银企合作往深里走、向实处落,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和水平,努力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美丽省会城市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