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要想富,先修路”。“十四五”以来,市交通运输局紧紧围绕建设“京津冀城市群特色功能节点城市”目标,在公路建设、运输服务、高速公路三大领域持续发力,织就了一张内畅外联的交通“快进网”,交出了一份满载民生获得感与发展驱动力的亮眼答卷。
2022年完工的黄石高速辛集东互通工程,不仅加强了我市对外交通衔接,更有效解决了我市东部地区车辆出行绕行问题,极大地促进了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建设。
2023年11月,作为我市“里程碑工程”的石衡高速提前通车,标志着辛集正式进入“高速时代”,实现了“25分钟到石家庄、20分钟抵衡水”的突破。不仅加强了与周边县市的互联互通,更让辛集更好地承接省会辐射,加快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。
南智邱镇西城村村民齐计昌说,修上高速给人们出行带来很大的方便,原来去石家庄得两个小时,现在5分钟就上了高速,20分钟就到石家庄了,时间缩短不少,老百姓们都挺高兴。
“新增石黄高速辛集东互通,有效解决了我市东部5个乡镇16万人口上下高速绕行问题,石衡高速公路提前建成通车,形成‘北有石黄,南有石衡’,4个高速出口快速交通新通道,交通出行更加高效便捷。”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赵东旭介绍。
与此同时,干线公路网也在全面提档升级。“十四五”期间,全市累计投入5.43亿元,全面实施G230(通武线)石衡高速至南智邱段一级公路升级改造、衡井线(S392)田庄路口至晋州界段修复养护(大修)工程、国道黄山线(G307)旧城南张村至晋州界部分路段路面修复养护等工程79.5公里,同步完成1座危桥改造、7座交通量调查站建设及安防精细化提升等项目,构建起“通衢八方”的交通主干线。
我市持续完善城市和乡村道路网络体系,聚焦发展所需,实现城乡融合。投资2亿元建成的教育路辛中桥贯通市区南北,联通国省干线。总投资11.07亿元的东环路、盛园路、澳森大街西延等17条道路工程,助力园区加速发展。
农村公路则成为乡村振兴的“毛细血管”。市交通运输局以推进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为核心目标,精准聚焦“窄路会车难”“老路坑洼多”等民生痛点,大力实施“四好农村路”改造提升工程。项目累计改造农村公路227公里,覆盖全市15个乡镇,成功将昔日“断头路”“砂石路”“积水路”等狭窄难行路段升级改造。改造后,农村公路在路网完善、质量提升、服务升级方面成效突出,不仅实现农村公路路网规模持续扩容,更显著提升了农村公路路网通达深度与通行通畅水平,切实改善了群众出行体验。
同时,以“美丽农村路”创建为载体,提高全市农村公路的管理养护标准,提升道路通行整体服务能力,让农村公路从“通”向“美”“好”升级。
日前,田家庄乡东张口村党支部书记为市交通运输局送去两面锦旗。锦旗鲜红,乡亲们笑容朴实,无声诉说着农村公路升级改造后村里发生的喜人变化。
走进东张口村,曾经“晴天一身土,雨天一身泥”的场景早已一去不复返,刚竣工的东张口-木邱段公路平整宽阔,为农产品外销带来了极大便利,给村里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效益。一条条水泥路顺利贯通,显著提升村民日常出行的便利度与幸福感。
东张口村村民刘建平告诉记者,原来道路坑坑洼洼、颠簸,特别难走。修上路后,道宽了、路好走了,串亲戚、赶集都方便,人们都说好。
东张口村党支部副书记张永辉介绍,东张口村是远近闻名的果品交易市场,有60多个果品站,原来交梨的农户因为道路泥泞难走,怕梨果损坏都不愿意来。修上这条道路后,木邱、晋州等附近几个村前来交梨,无形中增加了村民收入。
城乡客运服务的“提质扩面”,让群众出行更便捷。截至今年6月,我市建成3座公交枢纽站、5个乡镇公交首末站,开通市内公交线路7条、城乡公交27条,实现公交线路全域覆盖。全市140辆公交车全部更新为新能源车,创新开通通勤公交4条、通学公交9条。
此外,我市还根据需求开通临时性、季节性旅游公交线路,有效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元化、高品质出行需求。今年,我市被命名为“全省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县”,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水平连续多年保持AAAA级。更值得一提的是,“公交带货”模式打通了农村物流“最后一公里”,让特色农产品高效进城。
市交通运输局运输科科长贺新明说,通过发展“公交带货”服务模式,有效破解了农村物流难题,打通农产品生产、运输、销售全链条。农产品配送实现“线上一键下单、公交半日送达”,“公交网”成为市域特色农产品流通的“物流网”。
农村物流体系的完善,让城乡双向流通更高效。目前我市15个乡镇、344个行政村实现邮政快递网点全覆盖,邮政服务行政村直邮率、快递通达率均达100%,还建成35个乡村客货邮融合站点,开通融合线路8条,有力促进了城乡双向物资流通,该模式入选2025年全国“农村物流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”。
在智慧公交建设上,我市持续深化综合运输体系数字化转型。通过迭代升级公交调度指挥平台,实现全线路车辆智能管控;所有公交车均配备智能刷卡终端,同步支持实体公交卡与移动电子支付,付款方式更灵活;市民可通过公交电子站牌或“掌上公交”APP,实时查询车辆动态位置与精准到站时间,出行规划更高效,乘车体验全面升级。在安全监管方面,全市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和运输车辆电子运单使用率达到100%,数字化监管让运输更安全。
绿色出行也成为交通的“新标签”。截至2025年6月,全市出租车全部更换为清洁能源或新能源车辆,新能源重型营运货车达599辆,市区绿色出行比例超70%,重点工矿企业大宗货物清洁低碳运输占比达100%,交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显著提升。
交通是发展的先行官,也是民生的连心桥。下一步,市交通运输局将继续以“交通强市”建设为目标,持续完善路网、优化服务,让交通发展的红利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市民。
市交通运输局党组成员赵东旭表示,接下来,将紧紧围绕融入京津冀城市群和石家庄都市圈,积极谋划“十五五”交通重点项目:加快推进京武高速建设,解决高速直达北京问题,构建“一纵两横”高速公路网,加快实施国道G230、国道G307等瓶颈路段拓宽改造,突破瓶颈堵点,进一步提升干线路网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;谋划打造绕城通道,实现国省干线由“穿城过”改为“绕城走”,构建新的城市大外环,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。
(杨帆 李晴宇)